法泉寺石窟原名红山法泉寺。在靖远县城东7.5公里的扬梢沟口。四周环山,沟内有泉水流出。开凿于北魏时期,宋崇宁及明景泰、嘉靖年间不断扩建,逐渐形成洞窟连片,造像丰富,楼阁林立,古木参天的佳景。现存千佛洞、天王洞、达摩洞等36个洞窟,藏经楼、大佛殿、文昌宫、钟楼、木卧桥等建筑,以及清泉、唐榆等十多处。石窟群分布在长约1000米、宽约150米深沟的东、北、西三面崖壁上,四周环山,沟内有泉水流出。开凿于北魏时期,宋崇宁及明景泰、嘉靖年间不断扩建逐渐形成洞窟连片,造像丰富,楼阁林立,古木参天的佳景。 从南端山门进入法泉寺,深沟将窟群分成东、西两面,西侧从南向北依次有药王庙、梵王宫、演阳宫、达摩洞、骨魂庙、观音殿、子孙宫、督刚庙至凌云塔;东侧从北向南,依次有地藏窟、天王洞、无量佛窟、觉世亭、鸿文阁等。鸿文阁之下即就安桥,为贯通南北之津梁,将梵王宫与鸿文阁接为一气。原凿洞窟中,有平顶式,支提式及支提式平顶,窟有四面、三面、一面开龛三种开式,龛中有圆雕,高浮雕,浮雕(彩塑)等。圆雕主要有佛像;浮雕则如千佛洞之千佛像;高浮雕则有装饰在佛龛上的经变图、龙头等。窟前有木结构斗拱衬承。观音堂前殿为木结构竭山式卷脊三楹,前檐斗拱为米字形,与敦煌莫高窟宋代建筑极相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