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下正值泉城济南高温潮湿的季节,但济南野生动物世界的大熊猫“二喜”却格外欢实。园区工作人员专门为“二喜”开设了16摄氏度的空调房,并且为它准备了包裹着冰块的水果以及大量新鲜竹子,让它在炎炎夏季也能乐享清凉。
耿村,中国故事第一村,地处冀中平原,隶属于藁城市常安镇,是个仅有1200余人、耕地1300亩的小村。这里古为中山国地,明太祖朱元璋义父耿再辰死后封王葬此。 自古以来,耿村处于山西阳泉到山东德州的交通要道上,为纪念耿再辰而设立的四月初一到初四的耿王庙会,吸引着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和各路商贾,各地的敬佛团赶来跳担经舞、打扇鼓,许多民俗节目纷纷沿街表演,唱大戏、说书更是不可缺少。村内外曾有耿王墓大仙堂、自落寺、真武庙等十座大小寺庙。据调查,上世纪40年代,村中仅有400余人,却有大小店铺、作坊100余家,故有“小村大集”、“一京二卫三耿村”之美誉。四面八方外出经商、游历、当兵的人,也带回了天南地北的故事和传说,这里便形成一个商品和民间文学的聚散地,积淀成一个民俗文化的大矿。所以,经商和讲故事成为这个文化居落的两大古风。 1987年以来,相继组织耿村故事普查11次。在耿村,已发现男女故事讲述者230余人,按照国际惯例,已确定67人为民间故事讲述家。其中,还有故事家庭、故事夫妻、故事兄弟、故事母子、故事父子。故事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是靳正新,能讲800多个故事,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文联授予“中国十大故事家”称号。 目前,已记录、整理出耿村各种文字资料8200多篇,850余万字,先后编印内部科研卷本《耿村民间故事集》5部,公开出版了《耿村民间文化大观》(一套三部)、《耿村一千零一夜》、故事家专集和研究性著作10部,计955万字,被专家称为“耿村文化工程”。